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2篇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给我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2篇,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2篇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1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为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更富强昌盛的国家。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2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这部长篇名著主要描写了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斗争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

这部名著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官逼民反、百姓起义、轰轰烈烈大聚义;后半部分则主要描写了他们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接受招安,东征西讨,最终凄凄惨惨鸟兽散的结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罪恶,大胆地歌颂了造反的英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斗争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纵观全部,本书自始至终都特别突出忠与奸的斗争。《水浒传》中的”义“虽然也难以摆脱儒家伦理的羁绊,但主要还是表现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团结一致,戮力相助,进而”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至于”忠“,虽然也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涵,但主要还是指忠于封建君王。且”忠“与”义“之间,忠又处于主导地位。

小说中的主人公宋江就是”一生忠义“的代表。他曾经凭着自己的声誉和才能,将梁山事业上引向兴旺发达,但他同时又在”忠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道路,所谓”身在水浒之中,心在朝庭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图“,最后领导义军归顺了朝庭,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并自己走向了绝路。小说在表现宋江等最后被奸臣毒死时,还颂扬了他的忠心不负朝廷,而皇帝也不负忠臣。在主观上只是想表明”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帮“,而不想否定宋江他们的投降归顺,但小说事实上描写了宋江因接受招安而最后走向悲剧,在客观上还是对投降主义作出了有力的批判。这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水浒传 》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由于它宣扬了忠心报国或描写了阶级斗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都”力“和”勇“的象征。他们有的能空手打虎,有的能倒拔杨柳,并且还杀贪官污吏,抵千军万马,一往无前。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和策略实为后人所赞叹。特别是李逵、阮小七、鱼虾知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绝假纯真“的童心,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水浒传》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小说。它没有给读者揭示出梁山泊这支队伍的基本性质,没有告诉读者这是一支以什么样的阶级成员为基础构成的队伍,只是着力刻画了一群代表性人物。人们也只能以这些代表人物亦即队伍的领袖人物去理解这支队伍的性质,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冲突下走上梁山的。

”逼上梁山“是群众形容梁山好汉落草原因的谚语,其实上梁山的并不全是被副的,逼法也各人不同。最典型的当推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城市贫民,更不是农民。由于高衙内企图霸占他的妻子,设计陷害,使他成了囚犯被发配沧州,而后又火烧草料场要置他于死地,”闪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为了求活他不得不上梁山。逼使他落草的,是大官逼小官的矛盾,与地主官僚压迫农民无关也不是在租税灾害的迫害下无法谋生才铤而走险的农民起义的标准原因,而是任何社会中都有的与对立无关的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同一阶层内部也可以大量发生,打不上什么阶级烙印。那情况与高俅逼走王进一样,是与阶级利害无涉的私人恩怨的爆发。

与林冲出身相似的是曾任殿前制使的杨智。他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如果他要参加起义,正该去参加因花石纲而逼反的方腊队伍。可是他累遭挫折,仍一心想搏得一个封妻荫子。杀牛二事件使他被发配到大名府,而他又甘心为梁中书送赃礼效劳,直到生辰纲丢了,才不得不以到二龙山落草转入梁山。而这也和揭竿起义的农民革命不相干。

鲁智深也是军官,在提辖任上因仗义救人,三拳打死郑屠,官府追捕下被逼削发为僧;后又因仗义救护林冲在东京不得安身,流荡江湖而落草。他的身份与落草的原因也和农民反抗地主的起义无关,倒是因仗义而啸山林这一点却是许多梁山好汉集结的最大原因,称之为”聚义“。那一群侠义之士聚集在一起行义侠之事才是《水浒传》给予读者的最重要的意向,这个意向在小说中压倒一切。

使梁山泊走上兴旺道路的晁盖一伙的入伙起因是打劫生辰纲,这也是江湖上通行的夺取”不义之财“的侠义行为。刘唐的报信,阮氏三雄的撞筹,公孙胜的奔来参加都是冲着”义“字来的。晁盖的身份是当保正的庄主,从江湖上的角度可称得上是”开明地方“;吴用是教书先生,可称乡村贫民;公孙胜是道士,刘、唐、白胜是无业游民,只有阮氏三雄是渔民,可排得上是农民,而且受官腐的捐税勒索。但他们所向往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快乐生活,入伙也是因为有仗义的庄主晁保正牵头。官兵来捕捉的战争中他们还唱着”忠心报答“赵官家”,哪有反王权的气息!《水浒传》少数几个出身农民的也都是江湖气重于泥土气,只有李逵的哥哥还像个农民,偏偏他正是反对李逵落草的。

《水浒传》中的地主,晁盖不必说,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桃花庄的刘太公,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孔明、孔亮的父亲孔太公,穆弘、穆春的父亲穆太公,等等,无论从肖像描写还是从性格描写,都是仁善之辈。只有陷害解珍兄弟的毛太公和沂水县陷害李逵的曹太公才是负面形象,而好坏则是以与梁山好汉的关系,即以“义”来划线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地主欺压农民的镜头,作者的标准是义与不义,而不是以地主与农民的对立的关系为准的。

宋江是地主出身的县吏,和江湖好汉结交,仗义疏财出了名,他因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伙,杀净婆惜(是因救晁盖通梁山惹的因)而出逃,累遭动难,都是梁山好汉仗义营救脱的险,而他仍不肯落草,后因江洲一线,事情闹砸了才上山,终于当上了梁山之主。其他如戴宗、李逵、张横、张顺、石秀、杨雄、孙立、孙新一伙,青洲三山,饮马川一伙等等,也都是慕宋江之义和梁山泊的名声投奔入伙的,连降将呼延灼,关胜也尽是悉于宋江“义气深重”上的山,只有卢俊义是因为山寨慕名邀他聚义不成,才逼他上绝路,营救出来后,感于恩义入伙的。情况虽不同,题目都是一个:江湖义气。

招安以前的历次战争也无不为了“义”。燕顺、花荣等打青洲是为了救宋江,大闹江洲也是为了救宋江,三打祝家庄是因为石秀一伙为祝家庄所困辱,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收呼延灼之战也由此引发),三山聚义打青洲是为了救孔明、孔亮,打华洲是为了救鲁智深和史进,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收水火二将之战是其余波),打曾头市是为晁盖报仇,打东平、东昌府是因为山寨位置摆不平,为了免伤义气以攻城为卜,打泰安洲是为了策应燕青,闹东京虽算不上战争,也兴师动众,大费周张,只是为保护宋江一伙去东京看灯进行的窥探活动。这些小说中最热闹的地方都是为了表现江湖义气而写的。

梁山泊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简单点说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由“义”来伸理,来诛残除暴,这就是“替天行道”的确切含义。“替天行道”是“行使侠义”的另一种说法,是更冠冕的名称。

招安以后虽然称“义”作“忠”,帮朝廷去打别的强盗了,对打击的对象来说可以说很“不义”了,但宋江一伙仍然讲着义气,俨然是宋王朝军队中一支特殊的用义气团结起来的集体,但这时比起占据山寨的时候来,味道已大不相同,似乎有了点缺陷,这也许就是《水浒传》后半部分讲史部分在形象上也差了些的缘故吧。

总之,《水浒传》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广大人民与封建官僚势力英勇抗争的社会图景,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3

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施耐庵的写作功底令我钦佩不已,一般的作家都不会在同一部作品内描写太多的人物。因为知道稍有不慎,便会使人物的性格、外貌、特点相同而令读者记不住。如鲁智深和武松。

他们性格差不多,爱打抱不平。但鲁智深粗中有细,当他救走金老父女后,怕店小二去通风报信,便在店里坐了几个时辰。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镇定无比地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而武松却是光明磊落的汉子,他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并没有逃走,提着人头、押着王婆去衙门自首。他的作风,不能不让人佩服。

面对景物描写,作者也是细微入至。对于市井风俗、三教九流、宫观寺院、官府衙门,作者用尽华丽的辞藻。就拿官府衙门来说吧,用到了“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吏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寥寥几字,便把官府的庄严肃穆,描写的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敬佩施耐庵的文采。

《水浒传》里还蕴含了许多知识,等着赏识这本书的人去挖掘。不品《水浒传》不知世间之奇!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4

从小爷爷就给我讲水浒传里面英雄好汉的故事,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听不够。于是,今年暑假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水浒传。

我欣喜若狂,回到家,立刻就看,几天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故事讲的是在梁山有108为好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嫉恶如仇,他们都是受朝廷迫害而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中的“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还有“没羽箭”张清等等,他们亲如兄弟,团结一心。

在这么多英雄中,我最喜欢武松,因为他性情豪爽,力大无比,赤手空拳就把老虎打死了。武松的酒量很大,别人三碗不过岗,他连喝了十八碗,还能保持头脑清醒,空手打死老虎,为民除害。

读了《水浒传》,我知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梁山英雄的精神,今天我们同样需要用这种精神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明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这首《临江仙》高度赞美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为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故事里的梁山好汉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扯起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反抗朝廷。朝延大臣们大惊失色派军队前去镇压,结果镇压失败,军队还投降了。朝廷改变策略,前去招安,在宋江、吴用等人的妥协下接受招安。结果,朝廷利用战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二十几人也被朝廷赐死。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以令人唏嘘的结果结束了。读完《水浒传》我唏嘘不已。

梁山好汉们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过程。尤其是他们从江南去征讨方腊的时候伤亡惨重。梁山好汉们死的死,走的走,留下来的全被赐死。这无疑是”借刀杀人”,借战争来削弱他们的力量!如果朝廷一开始就治理得很好的话,梁山好汉们就不会聚集起来造反,就不用朝廷费那么大的劲去招安,更不会有如此令人唏嘘的结果。一切的一切全都是朝廷自己在毁自己。

《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6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这部长篇名著主要描写了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斗争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

这部名著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官逼民反、百姓起义、轰轰烈烈大聚义;后半部分则主要描写了他们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接受招安,东征西讨,最终凄凄惨惨鸟兽散的结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罪恶,大胆地歌颂了造反的英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斗争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纵观全部,本书自始至终都特别突出忠与奸的斗争。《水浒传》中的”义“虽然也难以摆脱儒家伦理的羁绊,但主要还是表现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团结一致,戮力相助,进而”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至于”忠“,虽然也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涵,但主要还是指忠于封建君王。且”忠“与”义“之间,忠又处于主导地位。

小说中的主人公宋江就是”一生忠义“的代表。他曾经凭着自己的声誉和才能,将梁山事业上引向兴旺发达,但他同时又在”忠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道路,所谓”身在水浒之中,心在朝庭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图“,最后领导义军归顺了朝庭,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并自己走向了绝路。小说在表现宋江等最后被奸臣毒死时,还颂扬了他的忠心不负朝廷,而皇帝也不负忠臣。在主观上只是想表明”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帮“,而不想否定宋江他们的投降归顺,但小说事实上描写了宋江因接受招安而最后走向悲剧,在客观上还是对投降主义作出了有力的批判。这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水浒传 》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由于它宣扬了忠心报国或描写了阶级斗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都”力“和”勇“的象征。他们有的能空手打虎,有的能倒拔杨柳,并且还杀贪官污吏,抵千军万马,一往无前。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和策略实为后人所赞叹。特别是李逵、阮小七、鱼虾知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绝假纯真“的童心,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水浒传》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小说。它没有给读者揭示出梁山泊这支队伍的基本性质,没有告诉读者这是一支以什么样的阶级成员为基础构成的队伍,只是着力刻画了一群代表性人物。人们也只能以这些代表人物亦即队伍的领袖人物去理解这支队伍的性质,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冲突下走上梁山的。

”逼上梁山“是群众形容梁山好汉落草原因的谚语,其实上梁山的并不全是被副的,逼法也各人不同。最典型的当推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城市贫民,更不是农民。由于高衙内企图霸占他的妻子,设计陷害,使他成了囚犯被发配沧州,而后又火烧草料场要置他于死地,”闪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为了求活他不得不上梁山。逼使他落草的,是大官逼小官的矛盾,与地主官僚压迫农民无关也不是在租税灾害的迫害下无法谋生才铤而走险的农民起义的标准原因,而是任何社会中都有的与对立无关的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同一阶层内部也可以大量发生,打不上什么阶级烙印。那情况与高俅逼走王进一样,是与阶级利害无涉的私人恩怨的爆发。

与林冲出身相似的是曾任殿前制使的杨智。他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如果他要参加起义,正该去参加因花石纲而逼反的方腊队伍。可是他累遭挫折,仍一心想搏得一个封妻荫子。杀牛二事件使他被发配到大名府,而他又甘心为梁中书送赃礼效劳,直到生辰纲丢了,才不得不以到二龙山落草转入梁山。而这也和揭竿起义的农民革命不相干。

鲁智深也是军官,在提辖任上因仗义救人,三拳打死郑屠,官府追捕下被逼削发为僧;后又因仗义救护林冲在东京不得安身,流荡江湖而落草。他的身份与落草的原因也和农民反抗地主的起义无关,倒是因仗义而啸山林这一点却是许多梁山好汉集结的最大原因,称之为”聚义“。那一群侠义之士聚集在一起行义侠之事才是《水浒传》给予读者的最重要的意向,这个意向在小说中压倒一切。

使梁山泊走上兴旺道路的晁盖一伙的入伙起因是打劫生辰纲,这也是江湖上通行的夺取”不义之财“的侠义行为。刘唐的报信,阮氏三雄的撞筹,公孙胜的奔来参加都是冲着”义“字来的。晁盖的身份是当保正的庄主,从江湖上的角度可称得上是”开明地方“;吴用是教书先生,可称乡村贫民;公孙胜是道士,刘、唐、白胜是无业游民,只有阮氏三雄是渔民,可排得上是农民,而且受官腐的捐税勒索。但他们所向往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快乐生活,入伙也是因为有仗义的庄主晁保正牵头。官兵来捕捉的战争中他们还唱着”忠心报答“赵官家”,哪有反王权的气息!《水浒传》少数几个出身农民的也都是江湖气重于泥土气,只有李逵的哥哥还像个农民,偏偏他正是反对李逵落草的。

《水浒传》中的地主,晁盖不必说,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桃花庄的刘太公,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孔明、孔亮的父亲孔太公,穆弘、穆春的父亲穆太公,等等,无论从肖像描写还是从性格描写,都是仁善之辈。只有陷害解珍兄弟的毛太公和沂水县陷害李逵的曹太公才是负面形象,而好坏则是以与梁山好汉的关系,即以“义”来划线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地主欺压农民的镜头,作者的标准是义与不义,而不是以地主与农民的对立的关系为准的。

宋江是地主出身的县吏,和江湖好汉结交,仗义疏财出了名,他因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伙,杀净婆惜(是因救晁盖通梁山惹的因)而出逃,累遭动难,都是梁山好汉仗义营救脱的险,而他仍不肯落草,后因江洲一线,事情闹砸了才上山,终于当上了梁山之主。其他如戴宗、李逵、张横、张顺、石秀、杨雄、孙立、孙新一伙,青洲三山,饮马川一伙等等,也都是慕宋江之义和梁山泊的名声投奔入伙的,连降将呼延灼,关胜也尽是悉于宋江“义气深重”上的山,只有卢俊义是因为山寨慕名邀他聚义不成,才逼他上绝路,营救出来后,感于恩义入伙的。情况虽不同,题目都是一个:江湖义气。

招安以前的历次战争也无不为了“义”。燕顺、花荣等打青洲是为了救宋江,大闹江洲也是为了救宋江,三打祝家庄是因为石秀一伙为祝家庄所困辱,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收呼延灼之战也由此引发),三山聚义打青洲是为了救孔明、孔亮,打华洲是为了救鲁智深和史进,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收水火二将之战是其余波),打曾头市是为晁盖报仇,打东平、东昌府是因为山寨位置摆不平,为了免伤义气以攻城为卜,打泰安洲是为了策应燕青,闹东京虽算不上战争,也兴师动众,大费周张,只是为保护宋江一伙去东京看灯进行的窥探活动。这些小说中最热闹的地方都是为了表现江湖义气而写的。

梁山泊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简单点说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由“义”来伸理,来诛残除暴,这就是“替天行道”的确切含义。“替天行道”是“行使侠义”的另一种说法,是更冠冕的名称。

招安以后虽然称“义”作“忠”,帮朝廷去打别的强盗了,对打击的对象来说可以说很“不义”了,但宋江一伙仍然讲着义气,俨然是宋王朝军队中一支特殊的用义气团结起来的集体,但这时比起占据山寨的时候来,味道已大不相同,似乎有了点缺陷,这也许就是《水浒传》后半部分讲史部分在形象上也差了些的缘故吧。

总之,《水浒传》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广大人民与封建官僚势力英勇抗争的社会图景,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7

当我看完《水浒传》时,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我被书中的一个个英雄豪杰震撼到了。作者施耐庵将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刻画的个性鲜明。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之后接受招安,各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中国文学中较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它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根源,也歌颂了起义英雄反抗的精神。

但是书中却有些情节让我深感痛心,那些人虽个个为好汉,但他们也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即使是我最敬佩的武松也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在他们打进城或庄寨时,都要将那里的首领及家人杀尽;在救宋江时,好汉们英勇劫法场,但此时无论是军官或百姓都难逃一死,只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像这样的场面还有好多,例如:鲁智深放火烧瓦官寺,武松烧了坟庵……许多英雄最终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逼上梁山的。

当然《水浒传》里也有许多令人敬佩的行为,如:宋江不在乎名利,在种种诱惑下仍然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那些英雄好汉们舍生取义,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他们为了正义可以奋不顾身,他们拥有强烈的正义感,让自己的灵魂不会被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的动向玷污到,而保持着正义。

《水浒传》讲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奸臣的贪赃枉法,有志向的人却报国却无门,令人心寒惋惜,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那一个个英雄好汉行动表现出对世间弱小事物的同情怜悯,讲述了一个真善美,假恶丑的传奇故事。108位英雄好汉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何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为我展示了北宋末年的国家社会和风俗民情,为我讲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让我感受了他们身上的忠和义。《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教会了我在人生的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它将影响我的一生,我会永远将它铭记于心,珍藏着。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8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啊!我在个寒假期读完了这本名著给读完啊!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曾经在98年看了电视剧《水浒传》,当时也喜欢看,有时间也尽量赶回家看。当年看我对那首《好汉歌》特别喜欢,“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大街小巷都在流行这首充满豪气的歌,大人小孩时不时嘴边都能唱出几句。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今年山东卫视等台播出了新版《水浒传》,之前我也没怎么想看。以前什么新版的《射雕英雄传》、《西游记》都不如旧版的好看,所以我对新拍的都不爱看,觉得还是老版的好。前些天发现儿子都在看这电视剧,我闲着也坐下来和他一起看了起来。名著毕竟是名著,剧情还是那么引人入胜,人物个性鲜明。在这些英雄豪杰的斗争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好汉们一起狂笑、一起叫骂、一起发威,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每个人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比起上次看,这次又多了许多感悟!对宋江这个人物,我是又敬佩又怨恨他。敬佩他有那样的魅力,多少好汉能人都尊敬他,能甘愿为他出生入死。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因为他仗义疏财、为人正直,在他身上能看到大将的风范。他能顾全大局、胸襟广阔、洞悉人才。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之处,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不要太计较朋友的缺点。宋江是个非常讲义气、有情义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对于家人、朋友要多些情意。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我和原来邻居的伙伴经常都是一起干“坏事”,记得一起我们几个还经常跑去河边偷游泳、偷别人家的鸡烧烤了吃,回来被老师和家人“严刑拷打”,我们还都死不承认是谁主谋;帮着好朋友策划约喜欢的男生出来;周末了,还自己会组织去郊外春游,开心的不得了。我们常常好东西一起分享,楼上掉一个绳子装上篮子,把东西吊下来,我有什么好吃的,给她一个信号,她就把绳子吊下来取。现在想起来真得是一段珍贵的童年回忆!如今这社会要想找出个宋江出来,还真难啊!

但看到最后也很恨宋江,气他一天到晚想什么诏安诏安,诏个“鸟”安把自己和兄弟们都害死了!

水浒里面人物个个都有手绝活,浪子燕青就是个典型,能文能武、有情有义。有他一帮的梁山好汉,还有个疼她爱她的李师师。想想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应该要掌握些乐器,能热爱体育就更好了!多些兴趣爱好,会让孩子今后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我自己就身有体会,我小的时候学得东西很多,比如音乐、体育、书画、烹饪,现在来到文体局我又开始学写作了。学这些都是我自己兴趣的,自己和父亲提出来学的。小时候,到少年宫参加声乐、舞蹈班,小学三年级时,班上有个同学(就是我现在最好的姐妹——林瑛,她可以算是我这一生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物了)学钢琴,我十分羡慕,就向家人主动提出自己要学琴。现在钢琴已经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回报和快乐!学书法,我的书法老师就是我的父亲,父亲在闲暇之余教我学写毛笔字。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每天要写完他规定的字再去上学。爸爸说:“字如其人!”人家看你的字,就知道你这人的性格和做事的风格!字写得好,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得第一印象。画画这门是自学的,以前我学钢琴,家里的哥哥学画画。受他的影响,自己也在空余的时间画些卡通画、漫画,到幼师有美术课,就跟着老师认真学了国画、水粉画、素描、手工制作、、、、、、。体育是我最大的爱好了,小学6年级参加了学校田径队,从此以后就爱上了体育。除了这些爱好,我还受我爸爸这个国家高级厨师的影响,喜欢烧菜。平日闲暇之余就会烧些小菜和朋友、家人分享,其乐融融!

从看《水浒》我也感悟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黑旋风李逵,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坏了大事。想想有时做事情还真要心细胆大,向军师吴用学习,遇事要冷静、睿智。

看看《水浒》中的好汉们都是凭威望、凭本事称雄,再看看现如今社会多少无能者居多在官位上,他们靠的是他们强硬的天线爬上了今天的位置。官场明争暗斗,哪像那水浒里,爱憎分明,为他人打抱不平的场面。看水浒中好汉打奸人打的落花流水,我的心里就一个字“爽”啊!实在的“爽”啊!如今在官场、社会上已难以出现这种出恶气的爽劲了!

当然有才的人还是会被这社会认可的。看了《水浒》后,我觉得以前我老是抱怨社会的不公的想法是不对的,现在看来社会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古时候,多少优秀青年、有志之士怀才不遇。在如今的社会,机遇无处不在,成功人士从古到今未有如此之多。只要你有才,大可不必担心“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了。但依然有很多人“怀抱利器,郁郁不得志”。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大可不必担心自己会被埋没的,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东边不亮西边亮,就看你如何看待了。

“要做事先学做人”,这句话一直是我以前教育学生的座右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水浒》里,高俅、蔡京这些奸人,简直太坏了,我看了就恨不得就想把他们抓出来杀了。单纯的我总相信,生活中有,但我身边不会有这样的坏人吧。前几日,无意中听朋友谈事,才发现我竟然会笨到这个地步,自己也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一直当她是好朋友的人,竟然也会设计个圈套让我往里钻。亏我对她那么好,不顾身边的亲朋友好友劝阻,一次次的原谅她,把她当做好朋友来相处!做人真不可做这样的人啊!

《水浒传》即将播完,故事里的英雄们一个个都要死去。可惜了!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9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水浒传》,我见了兴高采烈。于是,只要我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各不相同的性格,深深地打动了我。

其中好爽的武松使我记忆犹新。比如说,他路过井冈山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店小二的劝阻,喝了好多酒,又跑去井冈山打死了老虎,他真是勇敢,而且临危不乱,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生活中,我们平时遇到了困难之后,许多人都会退缩,这样是不行的,一个人若是一辈子被困难吓倒的话,是一辈子成不了大器的,我们要努力去面对,这样无论成败与否,只要放手一搏就能得一丝希望。所以一个伟大的人必定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但是,只靠这一点点是决定不够的,我们面对困难,不仅要勇敢,而且要镇定自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武松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并不是一下子把它打死,而是边打边想办法,最后才成功。所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并不能鲁莽草率,应该仔细观察事物,然后考虑一会儿,在做出决定,这样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了。

武松的成功靠的是智勇双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有这两方面的本领,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伟大的人。

《水浒传》这本书真的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让我认识到足智多谋的吴用,武功高强的林冲,心胸宽广的宋江……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10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毛泽东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清代刘銮的《五石瓠》里说: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浒传》里的“义”,还不能取代旧的伦常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革命最坚决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水浒传》作者歌颂梁山义军,却又反对方腊起义,实际说明他同情、歌颂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不“僭号称王”的起义。所以,《水浒传》中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口号。“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观念,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正是统治阶级借天命来欺骗人民,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历来帝王正是借天命来统治万民的。《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意义,说的是朝廷无道时,由这些好汉来“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则是“□臣蒙蔽了圣聪”,因而他们造反便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天子脚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终于换成“顺天”、“保国”了。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对于衙门里公事和官府的应酬,十分熟悉。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总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对人民的造反,只是抱着同情态度,或在某种情况下在行动上作一点有限的支持。从他思想上说,他是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是一个广有谋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长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将来能够“为国立功”,作出一番事业来。“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而当时朝政黑暗,□臣当道,一些才能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恰在这时宋江又犯了杀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拿住,问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汉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这时,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声誉,前后有大批好汉随他上山,壮大了山寨力量,给山寨事业带来了一番兴旺发达的气象。梁山起义军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之下,接连打了许多胜仗,给予一些贪官污吏以严重的打击和惩罚,并且震动了朝廷,这些胜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劳分不开的。但由于他忠孝观念根深柢固,虽造了反而这种观念并未改变,这就伏下了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契机。他上了梁山后口口声声说皇帝是“至圣至明”,只是“□臣当道,谗佞专权。”他反复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权借水泊栖身”,“专等朝廷招安”。他在与官军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这样,梁山起义军的力量越强大,梁山的事业越兴旺,也就越为宋江的受招安积累资本。他终于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军队大败亏输之后,光荣体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义事业断送。宋江投降之后,又奉朝廷之命去镇压方腊起义军,正如鲁迅说的:“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这是对《水浒》的最尖锐的批评,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严重局限。火烧草料场选自明代崇祯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插图

《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其中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征辽也可能是插增的,因为第一,征辽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腊,历史上无迹可寻。其次,和平田虎、王庆一样,征辽中梁山一百单八人无一死亡。这个看法尚有争论。从思想内容来说,《水浒传》前半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则是写忠臣反□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矛盾。作者写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爱国思想,鲁迅说:“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这话是有根据的,水浒故事流传的时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写宋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至于忠臣反□臣,也是和这一思想有关的。在小说结尾写“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说:“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水浒传》的作者是把宋江作为忠臣来描写的。第85回辽国欧阳侍郎招降宋江,吴用向宋江献策:要富贵,投降辽国;要忠义,报效宋朝。宋江说:“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里的“尽忠报国”实际上就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立场。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和作者对受招安者的鉴戒来说,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总之,《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政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11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我看了很久才看完。

《水浒》这一本书,有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里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哪个不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这样做只为了一个“义”字,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精神而赞叹,水浒的英雄你们的精神是伟大。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篇1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著《水浒传》。这是一本描写梁山好汉人物形象,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的书。

书中描绘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机灵的鲁智深、勇猛的林冲、为民除害的武松……这一百零八位英雄为了除掉朝庭败类,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些战斗不论胜利或失败都很精彩。他们一个个都很厉害:吴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领导才能,还有大家的英勇表现,让梁山这支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可是因为宋江的一次招安,让这支队伍变得七零八落。如果没有那次招安,那他们就能除掉奸细,大获全胜了。

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广。在《水浒传》里写到:李广说:“这支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大雁的头上,射不中时,众头领休要见笑。”李广搭上箭,拽满弓,看得仔细,望着天空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坠落山坡下,真射在大雁的头上,众人无不佩服他高超的技艺。这高超的技艺不是凭空得来,没有持之以恒的练习就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封建社会的腐败。我深深地的被水浒英雄的精神所感动。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水浒传》这本书的故事引人入胜。大大小小的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有机的联系,从而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推荐访问:水浒传 心得 读书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2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0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5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3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6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2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40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50字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500字左右